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培训理念】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一、培训对象
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各级干部。
二、培训时间
根据委托单位定制培训时间。
三、培训师资
各处高校学者,党政干部、企业高管和智库行业专家等一流师资资源。
四、培训方式
1.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
2.线上学习(直播、录播等相结合)
3.送教上门与线上学习相结合
注:以上三种方式,可按需定制选择。
五、培训地点
上海交通大学校内及校外移动课堂
六、核心课程
课程仅供参考,根据委托单位需求进行定制,详情请来电资讯132-4815-1020
| 课程模块 | 课程内容(仅供参考) | 课时 |
| 理论研究 | 共同富裕——内涵、路径与测度方法论 | 4 |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 | 4 | |
| 共同富裕背景下财产的流转 | 4 | |
| 率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创新思路与体制机制建构 | 4 | |
| 经济高质量发展 |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4 |
| 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质量、效率与动力的理念与路径 | 4 | |
|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4 | |
| 发展"四新经济"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4 | |
| 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制造、新治理、新业态、新基建 | 4 | |
| 数字化变革时代下产业集群、特色新区建设与振兴实体经济 | 4 | |
| 全球价值链变化下未来产业的布局方向与战略设计 | 4 | |
| 把握全球科技前沿动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4 | |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 4 | |
|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 4 | |
| 全面实施"双创"战略,构建最优创业创新生态 | 4 | |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缩小收入分配,推进共同富裕 | 4 |
| 土地财政、房地产价格与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 4 | |
| 提高民众收入能力是共同富裕的关键 | 4 | |
|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及其应用价值 | 4 | |
| 建立收入分配的长期调节机制 | 4 | |
| 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 | 4 | |
| 财政绩效管理、评估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 4 | |
| 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 4 | |
|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 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 | 4 |
|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路径 | 4 |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支出责任 | 4 | |
|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进化:从资源平台到互联网学校 | 4 | |
| 人才的选育留用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4 | |
| 创新社会保障体制,积极实施托底社会政策 | 4 | |
| 推进医疗服务供给公平,缩小城乡健康差异 | 4 | |
| "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研究 | 4 | |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念与实践 | 4 | |
| "互联网+工会"与公共服务创新 | 4 | |
| 新时期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 4 | |
| 构建新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 4 | |
| 社会福利理论:福利制度、福利体制及福利体系辨析 | 4 | |
| 老年化社会与创新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老、文化养老、精神养老、尊严养老 | 4 | |
|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农村减贫、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中国的实践与启示 | 4 |
| 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国际经验 | 4 | |
| 城乡权利开放与农民的共同富裕 | 4 | |
| 美丽城镇建设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的关系 | 4 | |
|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发展及制度创新 | 4 | |
| 数字技术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 4 | |
|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与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企业招商策略 | 4 | |
| 要素市场优化配置背景下的城乡土地政策改革 | 4 | |
|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三农"新基建项目库和推进体系 | 4 | |
| 从特色小镇到未来社区——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视角 | 4 | |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研究 | 4 | |
| 户籍制度改革下的劳动力转移与资源配置 | 4 | |
| 数字技术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 4 | |
| 从"山海协作"到区域协调发展 | 4 | |
| 城中村、旧城等棚户区改造运营策略及土地与房屋征收拆 | 4 | |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与意识形态的理想价值系统 | 4 |
| 大国崛起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兼论文化自信、文艺繁荣与经济发展) | 4 | |
| 融媒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创新洞察 | 4 | |
| 共同富裕背景下公共文化的决策定位 | 4 | |
| 坚持文化自信,做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 4 | |
| 仰望历史的星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濡养自身 | 4 | |
| 文化IP:文化资源开发的转化模式 | 4 | |
| 文化科技的融合与数字文创经济创新发展 | 4 | |
| 文化产业:新消费、新业态、新机遇 | 4 | |
| 守望、复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 | 4 | |
|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亮丽之窗 | 4 | |
| 生态文明建设 | 共谋绿色发展 | 4 |
| 怎样做好生态、经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4 | |
| 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 4 | |
| 智慧能源物联网助力数字碳中和 | 4 | |
| 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 | 4 | |
| 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 4 | |
|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保护、修复、融合发展 | 4 | |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若干理论问题 | 4 | |
| 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的适用及案例分析 | 4 | |
| 社会治理 |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平 | 4 |
| 党建引领,构建"四治融合"新模式 | 4 | |
| 如何深化数字化改革,提升高效能社会治理 | 4 | |
| 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 4 | |
| 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基层治理新模式 | 4 | |
| 构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 4 | |
| 基层维护稳定的理论与实践——以基层乡镇街道维护稳定"一体两翼"体系建设为例 | 4 | |
| 人民调解制度改革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构 | 4 | |
| 基层治理的城市综合执法改革与疑难复杂问题的法律应对 | 4 | |
| 基层治理法治化与基层法庭建设 | 4 | |
| 上海经验 | 上海市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政策解读 | 4 |
| 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建设——以上海市为例 | 4 | |
|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的上海模式解读 | 4 | |
| 上海民营经济与沪商创业智慧 | 4 | |
| 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解读上海数字化改革 | 4 | |
| 新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的产业演进与转型升级的上海探索 | 4 | |
| 上海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经验、对策与启示 | 4 | |
| 城乡共同富裕中的小微金融创新:来自上海的经验及启示 | 4 | |
| 现代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模式创新 | 4 | |
| 共同富裕语境下的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 | 4 | |
| 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 | 4 | |
| 数字化治理推动城市"更智慧"——从上海经验看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索 | 4 | |
| 现场教学 | 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 主题: 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 | 4 |
| 4 | ||
| 上海市嘉定区正华亭镇毛桥村 | 4 | |
| 4 | ||
|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 | 4 | |
| 4 | ||
|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 主题:打造一流城市学智库 | 4 | |
| 4 | ||
| 上海市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 主题:探索上海政务服务工作 | 4 | |
| 4 | ||
|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主题: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 4 | |
| 4 | ||
| 展示部分课程,可拨打132-4815-1020、180-1793-3175定制针对性化教学方案 欢迎来到 上海交通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 ||
七、办班模式
1、独立办班:根据主办单位培训需求,校方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培训费用根据收费,包含培训费、餐费、住宿费、课时费、资料费、现场考察费等所有培训费用,住宿为校内外学生公寓或宾馆标间,就餐为学校食堂自助餐或桌餐
2、联合办班:受人数及经费限制,达不到独立办班要求的单位可与其他意向单位联合办班,联合单位可由校方推荐,也可自行与兄弟单位联系
3、全国办班:面向全国各级招生,每个单位遴选1名或以上学员即可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达到50人左右开班,如未达到报名人数,校方可延期开班
八、培训证书
上海交通大学结业证书,可在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信息网查询
九、打款方式
汇款账户:上海交通大学
银行账号:439059226890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支行
开户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十、联系方式
培训电话:132-4815-1020
180-1793-3175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